這個CASE是認識頗久的車友M先生請我幫忙弄的
因為他本來車子配的輪子已經騎到後輪鋼絲一直發出聲音(MAVIC Aksium Race,一般入門~中階公路車常配的輪組)
就決定換組新輪。
由於M先生爬坡能力強,加上是鋼管車種,所以他想法是弄個耐用的古典輪來搭他的車
素聞Ambrosio的框強壯(雖然重了點),所以指定用Ambrosio Excellence這個框來編,並盡量將張力拉高
既然是古典輪,編法就固定是三交叉了
在不希望輪組重量太重的情況下,用稍輕的32孔IS花鼓和來編兼固強度與重量
最後討論結果的定案
Ambrosio Excellence 32H框+IS花鼓32H+DT雙抽鋼絲(2.0-1.8-2.0)+DT銅頭
料一拿到就開始進行編輪工作,首先先來量量重量,輪框是457g
IS90前花鼓實重89g
IS222後花鼓實重219g
快拆90g
對照HITOP官網給的數據很誠實 ,沒有偷輕
好了,拍完照,開始編輪吧,把花鼓Mark位置算好對準氣嘴孔,鋼絲一支支穿入,一會前輪穿好開始拉張力
前輪左右張力對稱很好拉,加上銅頭的加持,張力很快就到達預定的目標的張力(鋁頭要拉高張力真的不好搞)
此時對照張力計附的表,大概是135Kgf約等於1300N多一點,我想對32隻鋼絲輪組前輪這樣應該很硬了
拉高張力同時,也必須注意輪組真圓和偏擺狀況
再用百分計來做詳細調整
調整的差不多後,該釋放張力了,圓鋼絲因為高張力時在轉動銅頭後,鋼絲也會跟著扭轉,所以扭轉的力量必需釋放掉,不然到時後在路上釋放完,每隻鋼絲放的張力都不一,輪子就會扭來扭去了。
放了果然輪組乒乒乓乓的響,回到調輪台上一看,歪了不少= =
再做調整,如此來來回回約4~5次才搞定沒有任何聲音
用正心弓確認輪組有無正心後
然後就是上防鬆膠了
再來是後輪,過程和前輪差不多,但因為後輪的驅動側與非驅動側張力不一樣的關係
調整時要多花不少心力,還要更注意偏心的問題,後輪在驅動側的張力到達平均在1400N多左右
最後來稱下重量
前輪含襯帶801g
後輪含襯帶
扣掉襯帶重量輪組總重 1707g,重量上算中規中矩了,畢竟沒有強調輕量化
不過還是比原本的Akysium輪組輕了一些
最後上外胎馬牌GP4000S和105 12-25T飛輪,等M先生的試用心得了